5 月 23 日,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,截至 2024 年末,TOP100 房企总土储货值合计 25.17 万亿元,相较于 2023 年末,出现了 13% 的下滑。同时,TOP100 房企总土储权益货值合计 18.12 万亿,货值权益比为 72%,较往年有略微提升。而在总土储建面方面,TOP100 房企总土储建面合计 15.73 亿平米,相比 2023 年末下降了 12% 。
从各梯队的门槛数据来看,总土储货值的百强门槛值降至 205.8 亿元,与 2023 年末相比下降了 16%;十强门槛下降幅度更为显著,达到了 27%。总土储建面的百强门槛为 63.8 万平米,较 2023 年末下降 15%;二十强门槛下降 24%,十强门槛下降 14%。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,2024 年那些原本土地储备量较多的规模房企,显著加大了自身土储的去化力度。
数据显示,2024 年绝大多数房企在总土储货值或总土储建面方面,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。在 TOP100 房企总土储货值的可比较样本中,高达 96% 的房企货值出现下降,其中货值下降幅度超过 20% 的房企数量占比达到 15%。
在 2024 年末 TOP100 房企的总土储货值中,货值规模处于 5000 亿元以上的房企有 13 家,而货值规模在 1000 亿元以下的则有 38 家。与 2023 年总土储货值规模分布相对比,货值规模 5000 亿元以上的房企数量占比明显减少,千亿以下规模的房企数量占比显著增加。
依据 TOP100 房企总土储货值榜,截至 2024 年末,百强房企的土储货值去化周期加权值达到 6.93 年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主要是因为不少出险房企销售业绩腰斩,进而致使整体去化周期迅速拉长。从不同货值规模房企的去化周期来看,货值规模处于 1000 亿元至 3000 亿元的房企,去化周期高达 9.01 年,这类房企大多为出险房企,由于销售业绩快速下滑,使得去化周期变动幅度较大。此外,货值规模在万亿以上的房企去化周期为 8.22 年,同样处于较高水平;而货值规模在 5000 亿元至万亿的房企,去化周期最短,为 5.01 年。
当下,房地产行业已步入全新的发展模式,从过去的 “规模为王” 逐步转向 “产品为王”。在土地储备相关领域,众多房企也纷纷制定了类似的战略规划。一方面,在新增投资时,向核心一二线城市靠拢,注重平衡投资与回款的关系,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的安全;另一方面,持续加强存量去化工作,积极响应并配合当前的收储政策,全力盘活存量资产,以此来适应行业变革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