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
快租

房地产 “白名单” 贷款超7万亿

作者:上海快租 发布时间:2025-11-10

自 2024 年初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,其工作进展始终备受行业关注。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官方最新数据发现,目前全国房地产 “白名单” 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突破 7 万亿元,为商品住房项目的建设与交付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。这一数据不仅较 2024 年底的 5.03 万亿元增加超 2.03 万亿元,较 2025 年 3 月初的 6 万亿元也提升了 1 万亿元,融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。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,与去年同期相比,2025 年以来保交楼交付节奏更趋稳健,交付质量显著提升,业主满意度不断改善,保交楼工作已从应急性攻坚阶段转入常态化平稳运行,多数城市的重点保交楼项目已完成交付。

ScreenShot_2025-11-10_215709_396

融资协调机制逐步推进 贷款规模持续突破预期

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 2024 年初落地后,成效逐步显现,从行业主管部门的公开表态中可清晰看到其推进轨迹。证券时报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:2024 年 1 月 23 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截至 2024 年底,商业银行房地产 “白名单” 项目贷款金额已达 5.03 万亿元,超额完成 4 万亿元的预期目标;2025 年 1 月 22 日,该贷款金额进一步增加 5700 亿元,累计达 5.6 万亿元;2025 年 3 月 5 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“部长通道” 上表示,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审批贷款已超 6 万亿元,涉及已交付和在建住房超 1500 万套;2025 年 9 月 22 日,李云泽在国新办 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更新数据,当前 “白名单” 项目贷款金额已突破 7 万亿元,支持近 2000 万套住房的建设与交付,切实维护了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。

与此同时,住建部也在保交楼工作中持续发力。2025 年 10 月 11 日,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同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,“十四五” 期间,住建部坚决打好保交楼攻坚战,建立国家、省、市三级工作专班联动机制,压实地方政府、房地产企业、金融机构三方责任,指导各地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 “一楼一策” 推进分类处置。具体来看,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,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纳入 “白名单” 以获取融资支持,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,推动早日交付;对资不抵债的项目,加快推进破产重整或清算,在司法处置中优先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;对违法违规、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坚决查处,杜绝其 “金蝉脱壳” 逃避责任。截至目前,全国 750 多万套已售难交付住房已实现交付,有效化解了购房人 “交房难” 的焦虑。

保交楼转入常态化 交付质量与满意度双提升

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2025 年以来保交楼工作整体平稳推进,各地通过强化统筹调度、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大量逾期房源顺利交付,普通购房者 “交钱拿不到房” 的核心风险已得到有效化解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当前保交楼不仅交付节奏更稳健,交付质量也有明显提升,业主满意度持续改善。从阶段特征来看,保交楼已从此前的应急性攻坚转入常态化平稳运行,多数城市的重点保交楼项目已完成交付。不过,仍有部分涉及复杂债务、资产处置难度大的项目,需要通过司法重整、市场化并购等方式逐步解决,且不同区域推进进度存在差异,核心城市的收尾效率相对更高。

刘水进一步分析指出,“项目白名单机制与保交楼专项借款构成了保交楼融资支持的核心‘组合拳’,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”。其中,白名单机制通过严格的项目筛选标准,聚焦具备一定完工基础、资产质量较好的项目,实现 “精准输血”;同时依托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,开通贷款审批 “绿色通道”,大幅提升融资效率;更重要的是,该机制能有效将项目风险与房企集团整体债务风险切割,保障资金使用安全。而保交楼专项借款则主要承担应急托底功能,重点支持主体结构已完工但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的项目,解决续建资金缺口;同时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,撬动商业银行等社会资本提供配套融资,形成多元投入格局。此外,两类工具均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,确保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,有效推动大批停滞项目复工复产,保障了交付进度。

地方政府主导护航 多举措保障保交楼推进

在保交楼工作中,地方政府发挥了主导性支撑作用,通过政策保障、资源协调、资金支持等多方面举措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。

政策层面,各地出台严格的预售资金监管细则,明确要求购房款需存入政府共管账户,按工程建设进度分级拨付资金,严厉打击资金抽逃、挪用等违规行为,从源头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安全,避免因资金问题导致项目停工。

协调层面,地方政府组建由住建、金融、法院、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保交付专班,建立 “一楼一策” 工作机制。通过全面摸排梳理问题项目,建立详细台账,集中力量化解施工纠纷、债务诉讼、手续办理等堵点难点,为项目复工建设扫清障碍。

资金层面,多地设立政府主导的纾困基金,整合财政资金、国企资金及社会资本,为资金短缺的保交楼项目提供过桥资金支持;或通过资产收购、联合开发等方式盘活存量项目,让停滞项目重新具备建设交付条件。同时,政府的信用背书能有效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保交楼,降低融资成本;此外,地方政府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,确保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全程可控,保障交付工作有序推进。

保交楼收尾助力楼市平稳 推动行业高质量转型

刘水认为,保交楼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收尾阶段,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具有多维度积极作用:其一,有效修复购房者对期房市场的信心,稳定市场预期,推动住房消费回归理性,减少因 “交房焦虑” 导致的购房观望情绪;其二,加速行业风险出清,缓解房企信用危机,为优质房企营造更健康的发展环境,推动行业资源向合规经营、注重品质的企业集中;其三,倒逼行业从过去的高杠杆扩张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推动预售制度完善、现房销售试点扩大等长效机制落地,提升行业整体发展质量;其四,带动建材、施工、物业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复苏,促进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,为宏观经济稳定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