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
快租

绿城中国披露前10月运营数据:总销售额 2011 亿元 同比小幅下滑

作者:上海快租 发布时间:2025-11-07

2024 年 11 月 6 日,绿城中国(03900.HK)发布 2024 年 1-10 月未经审核运营数据。受房地产行业整体调整影响,集团前 10 个月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金额约 2011 亿元,同比下降 6.47%;总合同销售面积约 969 万平方米,业务体量保持行业前列水平,整体销售表现相对稳健。

从单月与累计数据的业务结构来看,自投与代建两大板块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,成为支撑集团运营的重要双极。其中自投业务作为核心板块,10 月单月销售 2587 套,销售面积约 36 万平方米,对应销售金额 122 亿元,销售均价维持每平方米 33936 元的中高端定位,反映出绿城在高端住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仍较突出。拉长周期至 1-10 月,自投业务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 351 万平方米,合同销售金额 1204 亿元,其中归属于绿城集团的权益金额约 788 亿元,核心业务的权益贡献保持稳定,为集团现金流提供基础支撑。

代建业务则展现出强劲的抗周期韧性,成为对冲行业波动的重要力量。10 月当月,绿城集团代建项目取得销售面积约 85 万平方米,销售金额 101 亿元,单月规模接近自投业务;1-10 月累计销售面积达 618 万平方米,累计销售金额约 807 亿元,无论是单月还是累计数据,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,凸显出绿城在代建领域的品牌优势、资源整合能力与市场认可度,也验证了轻资产模式在行业调整期的独特价值。

土地储备布局:前 10 月新增货值 1209 亿元 位列行业第三

尽管销售端面临一定压力,绿城中国在土地市场仍保持较高活跃度,尤其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,为未来发展储备充足货值。据中指研究院数据,2024 年前 10 个月,全国 TOP100 房企拿地总额达 7838 亿元,同比增长 26.4%,土地市场整体呈现 “核心城市回暖、三四线遇冷” 的分化特征。在此背景下,绿城中国以 1209 亿元的新增货值规模位列行业第三,拿地力度与货值储备均处于行业头部水平,展现出对优质土地资源的获取能力与长期发展信心。

从 10 月具体拿地动作来看,绿城中国在广州土地市场的布局尤为亮眼。10 月 10 日,其旗下广州绿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 13.33 亿元的总价,竞得广州市白云区萧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齐富路北侧 AB2804035 地块,进一步深化在广州旧改领域的布局;10 月 21 日,绿城华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过 16 轮激烈竞价,以 4.968 亿元拿下广州市番禺区黄沙岛 BC0613035 地块,溢价率达 17.78%,反映出其对广州核心区域地块的坚定看好,也体现出在竞争激烈的土地市场中,绿城仍具备较强的拿地竞争力。

回顾 2024 年上半年,绿城中国的拿地节奏更为积极,合计获取 35 个项目,总建筑面积 354.94 万平方米,权益土地款 362.34 亿元,对应货值约 907 亿元。其中在上海、苏州、南京等一二线核心城市拿下多个地王项目,凭借对高价值地块的持续布局,绿城中国也被市场赋予 “地王收割机” 的称号,彰显出其在高能级城市深耕的战略决心。

战略调整:下半年放缓拿地节奏 聚焦安全与精准投资

随着土地市场分化加剧与行业风险变化,绿城中国的拿地策略在下半年出现明显调整,从上半年的积极扩张转向更为谨慎精准的投资模式。在 2024 年中期业绩沟通会上,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明确表示,上半年拿地较多,下半年将主动放缓拿地节奏,对项目筛选标准进一步提高,采取更为谨慎的投资策略,核心目标是确保集团安全底线,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。

对于全年拿地货值目标,郭佳峰指出将根据下半年销售情况与集团现金流状况动态调整,预计全年新增货值规模将控制在 1200 亿元到 1300 亿元之间,这一目标既考虑了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,也为未来业务发展预留了合理空间。同时,他对当前土地市场态势作出判断:“土地市场仍处于筑底过程中,分化程度空前加剧。三四线城市市场持续冷清,需求不足导致土地流拍现象常见;而部分一二线城市核心地块竞争激烈,地王频出,下半年投资风险相比上半年有所加大。” 这一判断与当前行业 “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受追捧、非核心区域遇冷” 的现状高度契合,也为绿城调整拿地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从整体经营逻辑来看,绿城中国正通过 “稳自投、强代建、优拿地” 的组合策略,在行业调整期寻求稳健发展。代建业务的持续增长为集团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与利润来源,缓解自投业务的压力;拿地策略的转向则有助于控制投资风险,保障现金流安全,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资产减值风险。这种平衡 “规模与安全”“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” 的经营思路,也为绿城中国在行业调整期保持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