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月 28 日,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印发《广州市推进 “好房子” 建设的工作指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,旨在破解当前住房在安全性、功能性、舒适性等方面的普遍性痛点与堵点问题。《指引》从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四个核心维度,明确了老百姓可感知、可触摸的 “好房子” 建设标准,引导开发建设主体转变开发理念,聚焦全龄友好需求,推广绿色低碳、数字智能等先进技术,推动广州住宅建设从 “满足基本功能” 向 “追求高品质、长寿命、可持续” 方向转型升级。
在 “营造宜人尺度舒适空间” 方面,《指引》给出了具体且明确的数值标准,确保居住空间的实用性与舒适度。其中规定,住宅首层入户大堂及作为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架空层,净高不得低于 3.5 米,为居民营造开阔、不压抑的入户与活动环境;地下室主行车区净高不应小于 2.4 米,且不宜小于 2.6 米,充分满足居民日常车辆通行及家具、家电搬运需求;住宅标准层层高不应低于 3.0 米,若住宅设有中央空调、集中新风系统,层高则不宜低于 3.1 米,保障室内空间的通透感与设备安装需求。此外,针对居住核心区域的尺寸,《指引》明确住宅的起居室(厅)短边净宽不宜小于 3.1 米,确保客厅具备充足的活动与家具摆放空间;住宅主卧开间净宽不宜小于 2.8 米,次卧开间净宽不宜小于 2.5 米,兼顾主卧的舒适性与次卧的实用性。
为 “提高居住声环境品质”,减少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,《指引》也制定了针对性的隔声措施。要求开发建设单位采取有效手段,提升外窗、楼板、隔墙、室内门、管道的隔声性能:卧室、起居室需采用隔声节能效果不低于 “6+12a+6” 规格的充氩气中空 Low-E 玻璃外窗,或断桥铝合金中空 Low-E 玻璃外窗,若住宅临近交通干道等噪声源区域,还需进一步提高外窗的隔声性能;分户楼板应通过增加楼板厚度、铺设减振垫、涂刷隔声涂料等方式减少撞击噪音,避免楼上活动对楼下居民造成干扰;贴邻电梯的起居室隔墙,需设置双墙与空气层等特殊隔声结构,降低电梯运行产生的噪声影响;与住宅相邻的振动设备机房,则应采用浮筑楼板等专业隔声措施,隔绝设备振动与噪声传递。
此次《指引》的出台,不仅为广州 “好房子” 建设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,也顺应了居民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需求,将推动广州房地产市场从 “量” 的增长向 “质” 的提升转变,为后续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树立标杆。